1/政策出臺背景
目前,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制造產業不斷升級,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日趨強烈,特別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應用,對勞動者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倳浽鴱娬{:“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笨梢哉f,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為此,我們需要緊跟黨中央步伐,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2/政策節選及解讀
政策節選及解讀內容一:
一、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1.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2.健全多元辦學格局。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3.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的標桿行業,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二、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1.豐富職業學校辦學形態。推動校企共建共管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延伸職業學校辦學空間。2.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內容。職業學校要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3.優化校企合作政策環境。各地要把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作為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激勵政策、鄉村振興規劃制定的重要內容。
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1.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定雙師型教師標準,完善教師招聘、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2.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普遍開展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
——節選自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邏輯梳理】
節選政策在宏觀上是按照“從辦學到教學”的邏輯,闡釋如何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從辦學層面,要健全辦學機制,既要“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又要“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從教學層面,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每個段落中的微觀邏輯是:第1段按照“層層深入”的邏輯,闡釋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從宏觀規劃層面,要“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讓其符合市場需求,為良性發展奠定基礎,是戰略維度的總體規劃;從辦學格局層面,要在確定供給結構之后,“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引入更多力量加入,為壯大辦學力量提供支撐;從貫徹落實層面,要以城市、行業、企業為主體,“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進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第2段按照“并列”邏輯,從“豐富辦學形態”“拓展形式內容”“優化政策環境”的角度,闡釋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第3段從教學涉及的“不同要素”入手,闡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教師這一要素出發,提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教學主體質量過硬;從教學方法這一要素出發,提出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保障課堂教學效果最佳;從教材內容這一要素出發,提出要“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保障教學媒介足夠科學。
【規范詞梳理】
(1)產教融合:資料中出現“把產業發展與教學辦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產教融合。
(2)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資料中出現“優先發展高新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人才緊缺的專業,改造升級一批傳統專業,并撤并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
(3)多元辦學:資料中出現“形成以政府為主,社會、企業、個人共同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局面”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多元辦學。
(4)標桿行業:資料中出現“行業中的‘佼佼者’‘領先者’”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標桿行業。
(5)校企合作:資料中出現“職業學校積極與企業進行對接,讓學生在校期間到企業車間實習,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校企合作。
(6)訂單培養:資料中出現“職業學校會根據個別企業對部分人才的需求,為企業‘量身’培養人才”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訂單培養。
(7)激勵政策:資料中出現“出臺政策,為開辦職業教育比較好的機構提供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激勵政策。
(8)項目教學:資料中出現“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分配相對獨立的項目,并在實施過程中,讓其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項目教學。
(9)情境教學:資料中出現“老師在教學中搭建合適的、生動的場景,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情境教學。
政策節選及解讀內容二:
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1.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加強省級統籌,確保公平公正。加強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及時總結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制度模式。
2.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建設一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注重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具有扎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生源。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實施好“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保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
3.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鼓勵職業學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和市場化社會培訓。
——節選自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邏輯梳理】
節選政策在宏觀上是“總-分”邏輯,先總地提出要“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再按照“從堅持自我到融匯貫通”的邏輯,進行具體落實說明,讓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落地。從“堅持自我”的層面,要“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把握教育本質;從“融匯貫通”的層面,要推進職業教育縱向貫通,要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
每個段落中的微觀邏輯是:第2段按照“并列”邏輯,從“統籌協調發展”“完善職教高考”“總結辦學規律”的層面,闡釋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第3段按照“層層遞進”的邏輯,闡釋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先要從“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著手,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生源;再要“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第4段按照“層層深入”的邏輯,闡釋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先要“將普通中小學與職業啟蒙教育融通”,培養學生興趣與愛好;再要“將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等融通”,培養學生能力與技能;最后“職業學校要與社會融通”,開展針對性地培訓。
【規范詞梳理】
(1)因地制宜:資料中出現“根據本地的資源特色、發展形勢,制定適合的發展規劃”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因地制宜。
(2)公平公正:資料中出現“打破一切人為限制因素,讓符合條件的學生自主選擇,避免區別對待”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公平公正。
(3)及時總結:資料中出現“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第一時間概括梳理出學習技巧”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及時總結。
(4)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資料中出現“打通不同層次職業院校教育關聯通道,讓中等、高等職業院校之間形成‘聯動’”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
(5)特色發展:資料中出現“堅持自身‘個性’,制定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特色發展。
(6)職業規劃:資料中出現“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經驗、優勢,明確制定未來3-5年的職業發展道路”等內容時,可將其概括為:職業規劃。
掃碼領取更多考試備考資料
|